法國風情畫-1法國是庫朗舞曲Courante (庫朗特舞曲)的故鄉,有著浪漫而輕快的步履。2013年初第8趟造訪歐陸,身旁多了一位公主和小公主。-古典吉他老師施夢濤
吉他音樂的故鄉在歐洲
18年前第一次到了歐洲
才知道吉他家在歐洲有多受愛戴
2013年初第8趟造訪歐陸
吉他家依舊受到禮遇和讚賞
只是這一次身旁多了 一位公主和小公主
以往遊學歐洲時,那兒的朋友總是這麼問:「阿爾伯特,為何你不走入婚姻?」我總是說:「歐洲美女真多,但我的小仙女在世界的某個村落等待著我。」今後他們或許又要問:「阿爾伯特,為何你走入了婚姻?」我將這麼回答:「我已經和我的小仙女重逢在吉他裡!」
小紅-一輛勇闖天涯的旅行電動車
又飆到了第三個國家
日本 香江 法國
下次
我要在塞納河皇家橋畔巴克街的運石碼頭
買一艘小船
帶著全家和三把巴西玫瑰木吉他
庫朗舞曲Courante (庫朗特舞曲)- 浪漫主義的飛魚~from吉他演奏家
西班牙吉他收藏家 施夢濤老師
法國舞曲,起源於16世紀,快速3或6拍子;Courante一字是法文"跑步"之變形。(意)Corrente,Coranto。
Ⅰ. 起源&發展
16世紀起源於法國求愛似的快舞步舞曲,17世紀中葉被編為標準四樂章組曲中的第二樂章(舞曲組曲另三樂章為阿勒曼、庫朗、薩拉邦)。
Ⅱ. 特色&風格情調
庫朗舞Courante有著跳躍的步伐,舞姿變化多端,其呈現依舞者個人的能力、想像和才華而定。有著輕快的律動和「奔跑狀」的舞姿。庫朗舞曲Courante則情調高雅、流暢,主要特點是充滿激情、歡樂和甜美渴望,奔躍前進有如「魚的快速運動」。筆者稱之為- 浪漫主義的飛魚。
Ⅲ. 旋律
庫朗舞曲曲式為平衡二段體(balanced
binary form),前後兩個段落長度非常相似,等長或後段略長一些。用來作為發展的動機和音型也雷同,不過第一段結束在屬和弦,第二段才回到主和弦。其旋律主題常從高音部暫時轉入低音部。庫朗舞曲比巴洛克時期任何其他曲式都更自由而更給人「模糊的輪廓」-這正是音樂史中典型的浪漫主義特徵。有人喻之為:「魚的快速運動」。
Ⅳ. 節奏&拍子
快速3或6拍子的法國舞曲,由弱起拍開始,由器樂所演奏的庫朗舞曲通常比原用作舞蹈的舞曲之速度更自由暢快。由於每小節的強拍或強音經常會變動,所以聽起來比阿勒曼舞曲更為輕巧、活潑。
Ⅴ. 和聲
庫朗舞曲的旋律及和聲結構也極精細,屬自由的對位法模式。義大利式庫朗舞曲的和聲變化通常落在第一拍和第三拍上。
Ⅵ. 分類
巴洛克時期庫朗舞曲Courante分為法國式和義大利式兩種:
(1)法國式
為溫和的3/2或6/4拍,也常在此兩拍子之間變換。其情調高雅穩重,和聲較豐富,其節奏多變不定並帶有緊張意味的附點節奏,是法國式庫朗舞曲Courante的特徵。(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五號組曲為經典之一)。
(2)義大利式
為快速三拍子,3/4拍或有時3/8拍。曲調諧趣流暢,較為活潑。
Ⅶ. 相關舞蹈&藝術
庫朗舞Courante有著跳躍的步伐,舞姿變化多端,其呈現依舞者個人的能力、想像和才華而定。有著輕快的律動和「奔跑狀」的舞姿。
Ⅷ. 知名作品&作曲家
巴哈組曲中的庫朗舞曲通常是法國式,但他的「法國組曲」中的庫朗舞曲卻為義大利式,而巴哈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中的庫朗舞曲亦也多為義大利式(3/4拍),只有第五組曲是法國式(3/2拍)。
參考書目
音樂史與欣賞:楊沛仁著,2011年,初版,美樂出版社。
大陸音樂辭典:康謳主編,1980年,初版,大陸書店。
音樂字典:王沛綸著,1968年初版,大陸書店。
wiki百科全書。
以下資料來自wiki百科全書
法蘭西共和國(法文:République française;通稱:法國 [fʁɑ̃s]( 聆聽))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註 14]的單一主權制國家,國都為其最大兼文化商業重鎮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吉利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面積位列全球第四十二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宏觀整個歐洲則為第三。
法國至中世紀末期起便為歐洲大國之一。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13]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及科學家,亦為全球文化重鎮,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14]
法國至今仍為大國之一,在政治外交、軍事及經濟上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5]法國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由經普選產生的總統,以及由其委任之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於1958年10月4日、經公投確認之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最早的人權文檔之一,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了莫大的影響[16];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象徵意味。除了為其中一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其亦是歐盟始創國之一。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17],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18]。法國為已發展國家,其GDP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七大購買力[19],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20];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21]。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素質,在教育、醫療、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22][23]該國目前是歐盟人口第二多的成員。[24]
法國在數十萬年前已有人類居住。公元前57年,該地成為羅馬帝國高盧省一部份。在5世紀時法蘭克人移到這裡定居。大約在10世紀,法蘭克帝國分裂;根據843年《凡爾登條約》,東部的部分形成後來的德意志,中部是後來逐漸消亡的勃艮第,而西部則逐漸成為現在的法蘭西。經歷過與英國交戰足足116年的百年戰爭後,在15世紀末,法國逐漸地形成一個中央集權制和君主專制政體的國家,即法蘭西王國。
1789年7月14日爆發法國大革命,法國民眾和軍隊攻陷巴士底監獄,推翻了封建制度及君主制,並開始逐步建立起共和制、推向民主制;法蘭西國家格言「自由、平等、博愛」這三個詞就是從法國大革命中來的。在1792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直到1804年拿破崙成為法國皇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或稱拿破崙帝國),結束了短暫的共和國歲月。
從17到18世紀,法國在北美和東南亞建立了許多殖民地;從19世紀到20世紀早期,法國成為了當時全世界的第二大殖民帝國,僅次於英國,佔據了北非、西非、中非、東南亞的大量地區,此外,還包括許多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上的島嶼。
1870年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再次恢復共和制(建立第三共和),並一度於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間建立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的共產政權巴黎公社,但隨即被推翻及血腥鎮壓。法國在普魯士軍隊撤走後,再次恢復了第三共和,1875年正式頒布共和國憲法。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三共和終於到1940年被納粹德國(德意志第三帝國)所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建立流亡政府,稱為「自由法國」,與「納粹德國」的附庸「維希法國」對抗;對抗期間,再改名為「戰鬥法國」。
戰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由戴高樂將軍開始。1958年阿爾及利亞戰爭爆發,戴高樂將軍宣布結束「舊憲法」(法蘭西第四共和憲法),推行「新憲法」(法蘭西第五共和憲法,即現今法國憲法),第四共和結束,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即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時,汲取了前幾次議會制失敗的教訓,因此創立並使用半總統制半議會民主制(雙首長制),維持至今,並未改變。而最近幾年法國和德國的密切合作成為歐洲經濟一體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動力,例如在1999年歐元的流通就是一例。
國旗藍白紅三色(tri colour)象徵革命。
主條目:法國政治
法國政府標誌
法國為單一制、共和立憲制、半總統制,具有強大的民主傳統的共和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憲法於1958年9月28日由法國民眾全體公民投票通過。1958年10月4日制訂的憲法決定了第五共和國的國家政體運作方式。此後憲法經歷多次修訂,它大幅度地增強了行政機關與議會的關係。
法國有27個大區(行政區的一種,本土有22個)(法文:Régions administratives),這些行政區再進一步分割成101個省(本土有96個)(法文:Départements;中文官方譯名:區份、省、縣)。這些區份都主要被按字母順序編號,這些號碼被用於郵遞區號或車輛牌照。省由專區(法語:arrondissement)組成,每個專區被分為幾個鄉(法語:canton),每個鄉包括幾個市鎮(法語:commune);而市鎮是法國最小的行政區劃單位。
月平均氣溫:1月西部及南部約4-7℃,東部及北部約1-3℃;7月北部及西部約16-18℃,南部及東部約21-24℃。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山區達1500毫米以上。
法國經濟結合了現代化的資本主義經濟以及政府干預。政府在各個行業的主要版塊依然有重要影響;在鐵路、電力、航空和電訊企業,政府還擁有主要的控制權。這使得法國經濟有較強的國家資本主義色彩。從1990年代初開始,法國政府就一直在逐漸放寬對這些版塊的控管,並正在緩慢地釋出在法國電信、法國航空以及保險、金融、國防企業的控股份額。除此之外,肥沃的田土、先進的技術以及政府的補助使法國成為西歐領先的農業生產的國家。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法國在2004年是世界上第四大出口國、第四大製成品入口國。2003年,法國是經合組織中第二大接受外國直接投資的國家,投資總額大約470億歐元。2004年美國本土公司對外直接投資達創紀錄的2520億美元。同年,法國公司的境外投資總額達573億歐元,僅次於美國的1738億歐元,超過了英國的553億歐元,在經合組織中排行第二。
根據經合組織2005年的數據,法國是八大工業國中生產力(國內生產總值與工作時數之比)最高的國家。2004年,法國的每個工作小時的國內生產總值為47.7美元,美國則為46.3美元,德國42.1美元,英國39.6美元,而日本則為32.5美元。
法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30],按國內生產總值計算,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是第六大經濟體;按名義上的國內生產總值計算,是歐洲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德國。在家庭總體財富方面,法國是最富有的歐洲國家(同時是世界第四)。法國人享有高水平的生活質量,教育水平和較長的預期壽命。
法國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2004年法國每人每小時創造的產值超過美、英、德、日四國,成為當時主要工業國中生產力最強的國家。法國的核電設備能力、民用航空技術和石油工業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鋼鐵和紡織工業也具有較高地位。主要工業部門有汽車、飛機製造;電子、電器工業;化學工業;紡織工業等。法國的太空和軍事工業很發達,是世界上少數能發射衛星的國家。
請參見:法國農產業 法國畜牧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較快。80年代初畜牧業和種植業的產值比重大致保持在55%和45%左右。另外農場平均規模不斷擴大,根據1980年度農業普查,平均規模已經超過25公頃。這些大農場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31]
1999年1月1日,法國和其他11個歐洲國家共同參與使用歐元,並在2002年初正式開始使用歐元硬幣和紙幣,完全取代之前的法郎。歐元與法郎之間的匯率固定為1998年12月31日的比價,即1歐元兌換6.55957法郎。
法國文化富有多元性,13世紀以來法國都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法國文化具有濃厚的哥德式和天主教式融合的風格。現代法國文化則因為經歷了許多挫折,例如英法百年戰爭、法國王朝中央集權制專政時代、法國大革命、普法戰爭、巴黎公社、兩次世界大戰等等,這一切都對法國文化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和蹂躪踐踏,但在這個過程當中又不斷湧現和產生出新的文化融合來,造就出今天的法蘭西文化;然而,這自然就與古代古典的法蘭克文化相對地顯得曲折離奇和大相徑庭了。
主條目:法國文化史
這一點在後來瀕臨羅馬帝國滅亡的3世紀到4世紀彰顯得更為鮮明:法蘭克地區的蠻族群越境進入古羅馬在現今法國的疆界中進行軍事政治和文化習俗等等領域上的入侵,再加上基督教得到在羅馬帝國的合法地位(311年頒布羅馬皇帝《米蘭敕令》)甚至國教地位(392年成立羅馬基督天主教會,或稱梵蒂岡教會);種種原因為這一文化糅合的色彩進一步推進羅馬帝國法蘭克地區行省而產生出嶄新的「法蘭西文化」提供了客觀、有利和大勢所趨的條件。
文化糅合這一點不僅能從當時4世紀羅馬帝國法蘭克行省的市鎮和村莊生活中看到——古羅馬式的建築與新興蠻族風味的基督教堂興起、蠻族生活方式進入羅馬人體系中等等;甚至連羅馬帝國官方的軍隊管理形式也受到了法蘭克文化客觀上的「入侵」——法蘭克、斯拉夫和德意志人的大量移民改變了羅馬軍團在軍營裡面的管理和訓練形式。
種種客觀的歷史跡象綜合起來,法蘭克與古羅馬的文化是相糅合而產生出嶄新的中世紀文化,法蘭西文化又在中世紀主流文化中擔當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古羅馬文化與法蘭西文化平等地相輔相成:法蘭西受到古羅馬文化渲染而演成文化同化或是進步,而古羅馬又從法蘭克的大量移民中領會到了蠻族訓練軍隊和管理民眾的方式甚至是他們的文化特徵,從而鞏固羅馬帝國對人民的統治。
尚-巴迪斯堤·盧利以為路易十四創作芭蕾舞曲而著名,他亦改編義大利的正歌劇,1673年的Cadmus便是他第一篇的改編作品。他亦發展了不少管弦樂團至今仍沿用的慣例,如指揮家的拍子記法,以及首席小提家作為帶領樂團的角色。
主條目:香頌
主條目:前衛搖滾
法國在前衛搖滾上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於世界各地也有支持者。
法國浩室為1990年代的一種浩室音樂,亦有Disco house、Neu-disco、French touch、filter house、tekfunk等等稱謂。 1997至1999年法國浩室音樂成功打入國際市場,但現在的樂隊多轉到其他的音樂形式。
1983年嘻哈音樂傳至法國,經過多年的發展,法國現為第二大的嘻哈音樂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