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改編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六組曲J.S.BACH BWV 1012吉格舞曲Gigue古典吉他家吉他演奏家 施夢濤/Guitarist Albert Smontow-童年時光 也可以這麼美麗 音樂的學習應從遊戲開始
快樂是珍貴的美德~吉他 巴哈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童年時光 也可以這麼美麗 音樂的學習應從遊戲開始
-3歲7個月時拍的影片
Surrano Lu說-好可愛的娃娃啊~~~我認識妳的時候,
是不是就是這個年紀啊???
吉他改編巴哈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巴哈的想法是吉他家的想法 台北古典吉他老師施夢濤
巴哈如此說 大提琴也如此說 吉他則-不用多說
/Salavi人生~古典吉他改編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六號 吉格舞曲Gigue - 吉他演奏家施夢濤
人生 一切的力和熱
將在這裡揮灑 奔馳
巴哈如此說
大提琴也如此說
吉他則
不用多說
生命裡所有的黑暗和光明之角落
皆被照亮
皆被歌詠
悲傷
乘著希望的翅膀
翱翔天際
舞出另一種盎然
原來
悲傷和歡樂皆是人生的樂章和結語
太陽組曲/古典吉他改編巴哈(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六號~吉他演奏家 西班牙吉他收藏家 施夢濤老師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六首(BWV 1012)乃大提琴經典中的經典,神話中的神話,也是技巧超高的六首組曲當中最艱深而輝煌的一首,總長度將近三十分鐘。2 0 0 1年國曆新年開始「攀登聖母峰」,廢寢忘食、殫精竭力,一個月後改編完成其中前奏曲、阿雷曼舞曲和庫朗舞曲等部份,共計一十頁。雖另有六頁左右尚待摸索,但感動和驚豔之餘靈魂已經飛翔到宇宙的最深之處。此後歷經十年,2 0 1 0年元月2 9日,終於將巴哈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以吉他全部改編完成。
第六組曲就像是大提琴獨奏的交響曲,陽光四溢、波瀾壯闊,彷彿傳達著人類愛及理性之勝利、凱旋。其偉大和豐富竟然敦促我將吉他暫時忍痛擱下,啟步了「海上吉他家」傳記之「寫作工程」。那是我文學版的十首無伴奏吉他組曲。
第六號D大調組曲帶著光明和希望的意念,是最後的一首組曲。以D大調寫成,是天真、歡愉、充實、雄渾的調性,這是所有調性中最喜悅的。
我用吉他與詩人的心情來改編這首組曲,每一樂曲寫下一頁詩篇,盼能大致描述其風格與特色;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中任一樂曲皆如同一首情歌般動人心絃,詮釋方向可國境之南,也可國境之北。「詩,乃寧靜中回憶的情感。」巴哈的音樂,每一句都是詩。
太陽組曲/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六組曲(J.S.BACH
BWV 1012)
自由之歌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六號 前奏曲Prelude
想家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六號 阿雷曼舞曲Allemande
揚帆四海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六號 庫朗舞曲Courante
森林的第一道曙光~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六號 薩拉邦舞曲Sarabande
逐夢少年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六號 嘉禾舞曲Gavotte
人生Salavi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六號 吉格舞曲Gigue
共計六首樂曲:
前奏曲Prelude
(設為組曲或類似組曲音樂作品之導奏或第一首提示性樂曲。
阿雷曼舞曲Allemande
(德國舞曲,起源於1550年,中速4拍子)
庫朗特舞曲Courante
(法國舞曲,起源於16世紀,快速3或6拍子;法文字"跑"的變形。)
薩拉邦得舞曲Sarabande
(西班牙舞蹈,起源於墨西哥,16世紀初出現於西班牙,緩慢的3拍子。)
嘉禾舞曲Gavotte
(法國舞曲,源自法國南部多芬 Dauphine 地方之「嘉禾」民族的傳統舞蹈,17世紀時此舞曲在法國宮廷、貴族社會中非常流行,2/2、2/4或4/4拍子,通常是稍快板的速度。)
吉格舞曲Gigue
(英國舞蹈,起源於愛爾蘭,極暢快的3、6、12等複拍子節奏。)
大提琴泰斗羅斯扥波維奇,曾經這樣地形容這首樂曲——是帶著陽光與凱旋的調性,就像貝多芬那首傳頌千古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一樣,巴哈的第六號組曲以勝利、喜悅、人類的統一、友誼與愛的調性所寫成的。
巴哈(1685-1750)所處的年代也正是巴洛克音樂最興盛的年代;巴洛克音樂延續期間大約從1600至1750年,在文藝復興之後開始發展,乃古典主義音樂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樂類型,巴哈逝世那年也正是巴洛克音樂時期的結束。
德國管風琴大師史懷哲先生說:
「巴哈的樂聲充滿了自然的生命,尤其從音樂中所飄出的靈魂,象徵著人世間和平的最高境界,他是一個音樂詩人,更是一個音樂畫家。」「巴哈以宗教的熱情創造音樂,然而他的作品卻己進入了廣大的人生與藝術領域。」
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東方有了陶淵明的詩,在西方則有了巴哈的音樂。
每次旅歐期間總有著回家的感覺,總能明白為何愛因斯坦說:「何處有自由何處是我的國土。」而在台灣這一永遠的家彈奏著黎明時刻的巴哈音樂之際,我深深了解心中那不息的呢喃-
「國家太小了,世界才是我們真正的舞台。」
參考書目
音樂史與欣賞:楊沛仁著,2011年,初版,美樂出版社。
大陸音樂辭典:康謳主編,1980年,初版,大陸書店。
音樂字典:王沛綸著,1968年初版,大陸書店。
wiki百科全書。
http://blog.xuite.net/smontow/twblog/88121519
吉他改編巴哈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巴哈的想法是吉他家的想法 台北古典吉他老師施夢濤
http://blog.xuite.net/smontow/twblog/88122175
永不失落的情歌
巴哈不曾為吉他創作音樂
但巴哈的想法卻是吉他家的想法
能將旋律歌唱得似水柔情的是小提琴和吉他,能將兩部旋律綿延得自由無限的是鋼琴和吉他,但同時把三部旋律交織成無數吟詠和色彩的卻惟獨吉他。這種以對位法寫作多聲部音樂的特性正是巴哈音樂的精采和絕妙之處。巴哈(J. S. Bach 德國 1685-1750)是吉他的聖經以及吉他家的「夢魘」。
開始彈奏巴哈的布雷舞曲和賦格時已年近三十,自我摸索的狀況下無疑是一大挑戰。1993至1999年間潛心建立起完整的吉他技巧系統之後,為了保有原作精神並淋漓盡致地展露吉他魅力,遂依照小提琴原譜重新自己改編。接著改編第998號魯特琴作品「前奏曲、賦格和快板」,果然應証了傳言屬實「巴哈998是吉他技巧之最後神話。」
2 0 0 1年結婚之後給自己的功課是改編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六首(BWV 1012),它乃大提琴經典中的經典,神話中的神話,也是技巧超高的六首組曲當中最艱深而輝煌的一首,總長度將近三十分鐘。國曆新年開始「攀登聖母峰」,廢寢忘食、窮磨經月,完成其中前奏曲、阿雷曼舞曲和庫朗舞曲等部份,共計一十頁。雖另有六頁左右尚待摸索,但感動和驚豔之餘靈魂已經飛翔到宇宙的最深之處。
此組曲陽光四溢、波瀾壯闊,彷彿傳達著人類愛及理性之勝利、凱旋。其偉大和豐富竟然敦促我將吉他暫時忍痛擱下,啟步了「海上吉他家」傳記之「寫作工程」。那是我文學版的十首無伴奏吉他組曲。
德國管風琴大師史懷哲先生說:
「巴哈的樂聲充滿了自然的生命,尤其從音樂中所飄出的靈魂,象徵著人世間和平的最高境界,他是一個音樂詩人,更是一個音樂畫家。」「巴哈以宗教的熱情創造音樂,然而他的作品卻己進入了廣大的人生與藝術領域。」
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東方有了陶淵明的詩,在西方則有了巴哈的音樂。
每次旅歐期間總有著回家的感覺,總能明白為何愛因斯坦說:「何處有自由何處是我的國土。」而在台灣這一永遠的家彈奏著黎明時刻的巴哈音樂之際,我深深了解心中那不息的呢喃-
「國家太小了,世界才是我們真正的舞台。」
十年青春只為了愛上巴哈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2 0 1 0年元月2 9曰
終於將巴哈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以吉他全部改編完成
此時不僅想問自己
為何故意找一個十年才可謝幕的艱困音樂工程
將自己幽禁在偉大樂聖的無際城堡中
是勞改營 也是修道院
是獨居房 也是先知的花園
先知的花園永無盡頭
背完第二組曲時 已忘了第一組曲
背完第三組曲時 已忘了第一組曲加上第二組曲
一位幸福的園丁
總要在第二個十年的初始
才可聽聞鳥語花香
才可摘下葡萄
等待它發酵後開始變得澄清透明
巴哈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以吉他全部改編完成並背譜演奏
我原本以為三年足矣
未料十年只是主體結構告竣
我心將回到二十歲時的初衷
如此
上天 巴哈
六絃琴的美麗詩篇
日換星移也將化作一醰-
久釀的葡萄
巴哈研究之後繼續手工吉他研究
愛因斯坦說:
「我們所能經驗到的最美麗的事物,
也就是一切神秘的事物。」
2 0 1 0年元月
以吉他改編巴哈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終於全部完成
研究神秘的巴哈之後繼續研究神秘的手工吉他
2 0 1 1年10月
重新精雕修整克莉絲汀娜-Christina之上下絃枕及音格線(音桁)
克莉絲汀娜-Christina
我親自設計並參與製作的心愛的手工吉他之一
誕生於1995年
「克莉絲汀娜」-有著瓦倫西亞嘉年華會羞怯的熱情以及雨後清晨阿里山 的檜木林之淡雅清新
我己不再年輕
克莉絲汀娜卻正是二八年華(十六歲)
她不僅風姿綽約
也吟詠著日益曼妙的天籟
以自己精雕的手工吉他演奏自己改編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讓六絃琴的美麗和神秘
迴盪在年少創立的夢濤軒藝術音樂工作室
吉他詩人的一生
夫復何求
施夢濤老師吉他教學目前開授以下數項課程
古典吉他課
民謠吉他課
吉他作曲課
作詞作曲課
兒童吉他課
個別或小班 每月上課二至四堂
由吉他家施夢濤老師親自授課
無論是否有基礎 甚至看不懂五線譜
皆歡迎來電冾詢 報名
歡迎聯絡
TEL:(02) 2363-5550 0928-236963
施夢濤 老師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71號9F-2
施夢濤樂器百貨公司 音樂學苑
email: smontow@msn.com
吉格舞曲Gigue(基格舞曲)- 來自愛爾蘭的無限速的愛
來自愛爾蘭的複拍子舞曲
經由暢快的節奏和雀躍的旋律
將熱與力往塵世任一角落淋漓渲染
無論陰喑或明亮的角落
每一組曲
每一生命
最終的樂章
皆當如此
Ⅰ. 起源&發展
吉格舞曲(Gigue)是流傳於英國愛爾蘭民間的古老舞曲,具活潑、雀躍的旋律及暢快的節奏。也有人說它是源自義大利西西里的節奏。它在十七世紀中葉導入法國,成為魯特琴及大鍵琴的必備曲目。18世紀成為標準四樂章組曲中結尾的舞曲樂章(前三樂章為阿勒曼、庫朗、薩拉邦)。
Ⅱ. 特色&風格情調
來自愛爾蘭的複拍子舞曲
經由暢快的節奏和雀躍的旋律
將熱與力往塵世任一角落淋漓渲染
無論陰暗或明亮的角落
吉格(基格)舞曲Gigue
- 來自愛爾蘭的無限速的愛
- 來自愛爾蘭的「翻滾吧!吉他」
Ⅲ. 旋律
眾多主題間常常彼此模仿出現,兩段式且長度相當或後段較長,第二段從主題模進開始。旋律桸疏,音程廣大,運用許多大跳。
Ⅳ. 節奏&拍子
極暢快的3、6、9、12等複拍子節奏,通常是 3/8、6/8、6/4、9/8 或12/16等。從弱起拍開始,樂句會用小節最後一拍單音符當作前導。
Ⅴ. 和聲
待續
Ⅵ. 分類
在歐洲大陸又發展成兩種不同形式:
(1) 法國式
6/8、6/4等複拍子節奏(亦有3/8、12/8拍),旋律桸疏,音程廣大(六、七、八度)之復格寫法。通常以轉位主題用在第二樂(章)段。French Gigue 之特色在於跳躍音型(sautillant figure)不斷地出現,且採用附點音符節奏。整體曲風華麗,如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笫五號之吉格舞曲便屬於French Gigue之經典作品。
(2) 意大利式
較不通俗,節奏更快,常以連續的三連音快速音群,或平均時值的快速音符持續進行。非復格寫法,以和聲為作曲基礎,四小節為樂句單位的音樂內容。以巴哈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當中之第一、第四組曲之吉格舞曲(Gigue)為代表。
Ⅶ. 相關舞蹈&藝術
待續
Ⅷ. 知名作品&作曲家
巴哈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當中之吉格舞曲(Gigue)拍子:
3/8 Ⅱ Ⅲ
Ⅴ組曲
6/8 Ⅰ Ⅵ組曲
12/8 Ⅳ組曲
參考書目
音樂史與欣賞:楊沛仁著,2011年,初版,美樂出版社。
大陸音樂辭典:康謳主編,1980年,初版,大陸書店。
音樂字典:王沛綸著,1968年初版,大陸書店。
wiki百科全書。